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”,是职场上最大的谎言!
来源:未知 发布时间:2018-08-02 15:21
一个人在舒适圈待久了,作为人的功能都可能退化。尤其在如今这个急速变更的时代,我们怎敢止步不前?
朋友amy又辞职了,这是她一年内第三次辞职,理由还是和前两次一样:“不感兴趣。”amy去年毕业后进入一家大公司当文员,工资不高但胜在稳定,她本来还算满意,但做了几个月就觉得无聊了。开始她还以为是公司的问题,裸辞换了一家新公司继续当文员,谁知日子还是一样无聊。于是,她断定:“我对文员这个职业不感兴趣,要改行才行。”
我们都劝她,半年换了两份工作,是不是有点太快了,是否可以多做一段时间再考虑?然而,她的态度非常坚决:“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,我不喜欢这份工作,根本不可能做好,你们劝我也没用!”思前想后,她觉得销售这份工作很有激情、工资也高,就跑去当销售。结果,她当销售一个月,一张单也没签,她又断定这不是她“感兴趣”的工作,于是再次辞职,继续寻找下一份“感兴趣”的工作。一来二去,沦落到每天待在家里啃老......
一直以来,我们都相信一句话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”,不少人把这句话视为金玉良言,无论选专业、找工作,言必称“要自己喜欢”、“感兴趣”。但有这样一句话:“兴趣就像可乐,虽然一时会让你有愉悦感,但很快就腻了,无法天天喝。”
因此,是时候说出真相了:兴趣并不是最好的老师,只凭兴趣找工作,简直是浪费自己的职业生涯。
1、到底是喜欢职业还是职业的光环
很多人找工作时总说要符合自己的兴趣,也就是自己喜欢。可问题是,很多人真正感兴趣的,只是工作本身的光环。想去当明星,只是觉得当明星能出名,又能赚大钱;想当设计师,只是觉得这份工作很酷炫、光鲜;想当自由撰稿人,只是觉得这份工作很自由......
不少职业都自带光环,包括但不限于:医生、律师、作家、记者、明星、设计师......
如果你的兴趣爱好是这些,在你想要选择以上职业时,请扪心自问:“我是喜欢这个职业,还是喜欢这个职业的光环?”
2、感兴趣不要紧可怕的是你只剩下兴趣
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”,这句话的不合理之处在于,它过分夸大了个人主观意愿的作用,却忽视了其他因素的作用。人力资源管理学告诉我们,职场规划的第一步是定位,要考虑的有三要素:能力素质、兴趣爱好、内部环境。能力素质,就是你能做什么;兴趣爱好,就是你爱做什么;内部环境,就是你的性格如何。
也就是说,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,除了兴趣爱好,你还要考虑自己的能力和性格。哪怕你再喜欢篮球,你身高只有170cm,篮球运动员平均身高190cm,你再努力,失败的几率还是会很高。哪怕销售这份工作赚钱再多,如果你是性格内向的人,一见到陌生人就想往后缩,那这份工作也不适合你。
兴趣并不是万能,你喜欢的,并不代表你适合做,更不代表你能做好。钱钟书先生也说过:“很多人都把写作的欲望,误以为是写作的能力。”兴趣,顶多只是一个起点,激励你对某个事物的爱好和关注;如果只是停留在“喜欢”本身,那你也只能做到自己玩着开心一下,绝对不可能将其发展成职业。
有一句话说得好:“不要用你的爱好,挑战我吃饭的本事。”从兴趣到职业,中间必定要经过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。
3、不付出的“感兴趣”多半是不靠谱的
因此,判断自己是否要把兴趣当成事业,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:为了你喜欢的事情,你付出过什么努力?
真正的付出,不是豪迈地砸钱,而是付出时间和精力,一点点打磨自己的技巧,哪怕失败也从不放弃。时间、精力、耐心、伤痛、汗水甚至眼泪……这些才是你安身立命的根本,是让你有底气说出“这是我喜欢做的事情”的资本。
你说你喜欢写作,想成为一位作家,那你为写作付出过什么?你是否为了写好一篇文章,花了一个星期不眠不休地反复修改?为了写好文章,你是不是坚持阅读,每个星期至少看一本书,不仅看,而且还认认真真做笔记?为了写好文章,你是不是坚持每天写作,自己哪部分写得不好,就仿佛写反复改,直到写好为止?
正如青年作家李刚说的那样:“如果一个念头在你的心中有好几年了,却没为之付出任何的真正努力,那就不是兴趣,只是“拥有一项兴趣爱好”的那种感觉而已。”
4、不是感兴趣才会做好而是做好了才会感兴趣
一个很残忍的真相:很多人所谓的“不感兴趣”,只是为了逃避工作中的无聊感。不少人很难忍受这种无聊,于是想要逃离,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,只能寄希望于找到一份自己“感兴趣”的工作,仿佛这样就永远不会乏味了。然后,他们就会不断跳槽,希望下一份工作,是自己想要找的那种“喜欢的工作”。
其实,这样完全是掩盖了问题的本质,让人更加看不清楚方向。因为,没有哪一份工作是完美的,哪怕再新鲜刺激、你再喜欢的工作,年复一年的重复,迟早会消磨掉你的所有热情。光靠兴趣,是撑不起几十年的琐碎,因为兴趣开始的职业,也势必要靠待遇、成就感、价值感、个人坚持等多种因素撑下去。兴趣的作用,根本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重要,因为牛人之所以能把一件事做好,并不是因为他喜欢这件事,而是因为他有能力把这件事做好。
如果你到现在还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,那就集中精神,把现在所做的事情做好。不是感兴趣了就会做好,而是做好了才会感兴趣,正如职场作家赵晓璃所言:“总有一天你会发现,所谓的优秀,除了选择之外,更是一种能力和习惯。”
朋友amy又辞职了,这是她一年内第三次辞职,理由还是和前两次一样:“不感兴趣。”amy去年毕业后进入一家大公司当文员,工资不高但胜在稳定,她本来还算满意,但做了几个月就觉得无聊了。开始她还以为是公司的问题,裸辞换了一家新公司继续当文员,谁知日子还是一样无聊。于是,她断定:“我对文员这个职业不感兴趣,要改行才行。”
我们都劝她,半年换了两份工作,是不是有点太快了,是否可以多做一段时间再考虑?然而,她的态度非常坚决:“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,我不喜欢这份工作,根本不可能做好,你们劝我也没用!”思前想后,她觉得销售这份工作很有激情、工资也高,就跑去当销售。结果,她当销售一个月,一张单也没签,她又断定这不是她“感兴趣”的工作,于是再次辞职,继续寻找下一份“感兴趣”的工作。一来二去,沦落到每天待在家里啃老......
一直以来,我们都相信一句话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”,不少人把这句话视为金玉良言,无论选专业、找工作,言必称“要自己喜欢”、“感兴趣”。但有这样一句话:“兴趣就像可乐,虽然一时会让你有愉悦感,但很快就腻了,无法天天喝。”
因此,是时候说出真相了:兴趣并不是最好的老师,只凭兴趣找工作,简直是浪费自己的职业生涯。
1、到底是喜欢职业还是职业的光环
很多人找工作时总说要符合自己的兴趣,也就是自己喜欢。可问题是,很多人真正感兴趣的,只是工作本身的光环。想去当明星,只是觉得当明星能出名,又能赚大钱;想当设计师,只是觉得这份工作很酷炫、光鲜;想当自由撰稿人,只是觉得这份工作很自由......
不少职业都自带光环,包括但不限于:医生、律师、作家、记者、明星、设计师......
如果你的兴趣爱好是这些,在你想要选择以上职业时,请扪心自问:“我是喜欢这个职业,还是喜欢这个职业的光环?”
2、感兴趣不要紧可怕的是你只剩下兴趣
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”,这句话的不合理之处在于,它过分夸大了个人主观意愿的作用,却忽视了其他因素的作用。人力资源管理学告诉我们,职场规划的第一步是定位,要考虑的有三要素:能力素质、兴趣爱好、内部环境。能力素质,就是你能做什么;兴趣爱好,就是你爱做什么;内部环境,就是你的性格如何。
也就是说,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,除了兴趣爱好,你还要考虑自己的能力和性格。哪怕你再喜欢篮球,你身高只有170cm,篮球运动员平均身高190cm,你再努力,失败的几率还是会很高。哪怕销售这份工作赚钱再多,如果你是性格内向的人,一见到陌生人就想往后缩,那这份工作也不适合你。
兴趣并不是万能,你喜欢的,并不代表你适合做,更不代表你能做好。钱钟书先生也说过:“很多人都把写作的欲望,误以为是写作的能力。”兴趣,顶多只是一个起点,激励你对某个事物的爱好和关注;如果只是停留在“喜欢”本身,那你也只能做到自己玩着开心一下,绝对不可能将其发展成职业。
有一句话说得好:“不要用你的爱好,挑战我吃饭的本事。”从兴趣到职业,中间必定要经过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。
3、不付出的“感兴趣”多半是不靠谱的
因此,判断自己是否要把兴趣当成事业,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:为了你喜欢的事情,你付出过什么努力?
真正的付出,不是豪迈地砸钱,而是付出时间和精力,一点点打磨自己的技巧,哪怕失败也从不放弃。时间、精力、耐心、伤痛、汗水甚至眼泪……这些才是你安身立命的根本,是让你有底气说出“这是我喜欢做的事情”的资本。
你说你喜欢写作,想成为一位作家,那你为写作付出过什么?你是否为了写好一篇文章,花了一个星期不眠不休地反复修改?为了写好文章,你是不是坚持阅读,每个星期至少看一本书,不仅看,而且还认认真真做笔记?为了写好文章,你是不是坚持每天写作,自己哪部分写得不好,就仿佛写反复改,直到写好为止?
正如青年作家李刚说的那样:“如果一个念头在你的心中有好几年了,却没为之付出任何的真正努力,那就不是兴趣,只是“拥有一项兴趣爱好”的那种感觉而已。”
4、不是感兴趣才会做好而是做好了才会感兴趣
一个很残忍的真相:很多人所谓的“不感兴趣”,只是为了逃避工作中的无聊感。不少人很难忍受这种无聊,于是想要逃离,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,只能寄希望于找到一份自己“感兴趣”的工作,仿佛这样就永远不会乏味了。然后,他们就会不断跳槽,希望下一份工作,是自己想要找的那种“喜欢的工作”。
其实,这样完全是掩盖了问题的本质,让人更加看不清楚方向。因为,没有哪一份工作是完美的,哪怕再新鲜刺激、你再喜欢的工作,年复一年的重复,迟早会消磨掉你的所有热情。光靠兴趣,是撑不起几十年的琐碎,因为兴趣开始的职业,也势必要靠待遇、成就感、价值感、个人坚持等多种因素撑下去。兴趣的作用,根本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重要,因为牛人之所以能把一件事做好,并不是因为他喜欢这件事,而是因为他有能力把这件事做好。
如果你到现在还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,那就集中精神,把现在所做的事情做好。不是感兴趣了就会做好,而是做好了才会感兴趣,正如职场作家赵晓璃所言:“总有一天你会发现,所谓的优秀,除了选择之外,更是一种能力和习惯。”
上一篇:有一种病叫做“忙碌病”
下一篇:你和职场精英差距只在下班后的几个小时